<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服务 > 医疗领域 > 健康服务 > 疾病预防

        【传染病防治知识】预防登革热,大家齐参与

        发布日期:2022-04-15 16:20    文章来源:卫生健康局     【 字体:   】  访问量: -


        夏季来啦,蚊子来啦,更是伊蚊孳生好季节。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传染途径

        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媒介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3.易感性

        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1. 登革热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 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 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 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三、预后

        登革热是一种具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无并发症患者的病程约为10天。本病通常预后良好。死亡病例多为重型患者。

        四、预防

        1.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要做好自己身边的防蚊灭蚊小事情,如:定期清理家中和办公场所内的积水,水生植物3天换水1次并彻底清洗根部,用杀虫气雾剂定期进行室内灭蚊,参与社区清理孳生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前往有疫情产生的地区旅行或工作时务必做好防蚊措施,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时请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救治。

        五、室内外主要孳生地种类

        (一)家庭环境

        1.富贵竹等水养植物的容器积水。

        2.饮用水缸。

        3.冰箱底部的水盘。

        4.浴室、卫生间储水桶、缸等。

        5.花盆底盘。

        6.贮水的水桶、陶瓮、水泥槽等。

        7.废轮胎。

        8.晒衣架水泥桩上及其它可积水的水管。

        9.竹篱笆竹节顶端、树洞、竹洞。

        10.屋檐排水槽或反墚堵塞积水。

        微信图片_2017090917153811.家禽、家畜与鸟类饮用水槽。

        12.周围废弃或闲置的盆、罐、瓶等。

        (二)地下室及停车场

        1.排水沟、消防水池。

        2.电梯井、机械停车位底层积水。

        3.马达水槽、集水井。

        4.废弃轮胎。

        (三)学校、幼儿园、公园、公共场所

        1.草丛、花木下塑料薄膜、塑料瓶、盒、杯。

        2.办公室及教室的各种水生植物容器。

        3.花圃及周围的花盆积水。

        4. 运动(活动)场所防撞的废用汽车轮胎、运动器材内积水。

        5.树木、竹支架顶端积水。

        6.雨水排水沟。

        7.喷水池、教学用水生植物养殖池、生物教材用容器、花圃。

        8.厕所马桶水箱。

        9.资源回收桶。

        (四)空地、道路、果园、工厂

        1.草丛中铝罐、塑料瓶罐、食品容器。

        2.积水的金属制品(洗衣机、冰箱、铁柜、瓶罐)。

        3.积水的玻璃制品(瓶罐、鱼缸)。

        4.积水的塑料管、塑料布、塑料椅、塑料袋、塑料突出物、塑料花篮、大型塑料资源回收桶。

        5.木箱、木盘。

        6.树洞、竹头、蕉树等。

        7.废轮胎、废弃马桶、浴缸、安全帽、手推车、花柱凹槽、保险杆凹槽。  

        (五)建筑工地

        1.积水的容器(铁桶、塑料桶、漱洗设备)。

        2.地下室、机井、集水池及地面积水。

        3.支架积水。

        (六)市场

        1.排水沟。

        2.楼顶积水。

        3.贮水的水泥槽、塑料桶、水桶等容器。

        4.地下室积水。

        5.摊架下各种积水容器。

        (七)空屋/暂时无人居住的房屋

        1.特别注意屋顶有破洞及雨水可进入的房屋。

        2.水泥槽、水塔、冷却水塔。

        3.楼顶积水。

        4.马桶。

        5.储水塑料桶、水桶等容器。

        6.其它积水容器。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